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財務簽證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南屯資本簽證, 台中推薦高所得財產規劃, 台中西屯申請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師事務所

洛夫:詩人與酒  歲末天寒,近日氣溫驟降,唯一的樂趣是靠在床頭擁被讀唐詩。常念到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忽然渴望身邊出現兩樣東西:雪與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卻難得一見。  小時候讀這首詩,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來,后來年事漸長,才先靠一壺壺的紹興高梁慢慢給醺了出來。對于飲酒,我徒擁虛名,談不上灑量,平時喜歡獨酌一兩盞,最怕的是轟飲式的鬧酒;每飲淺嘗即止,微醺是我飲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獨酌,可以深思漫想,這是哲學式的飲酒;兩人對酌,可以燈下清淡,這是散文式的飲酒。但超過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會形成鬧酒,乃至酗酒,這樣就演變為戲劇性的飲酒,熱鬧是夠熱鬧,總覺得缺乏那么一點情趣。  有人說,好飲兩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飲者多為詩人與豪俠之士。張潮在《幽夢影》一文中說“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這話說得多么豪氣干云!可是這并不能證明,雅俗與否,跟酒有絕對的關系。如說飲者大多為世間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劍在手風雷動,群魔魍魎皆伏首。而詩人多為文弱書生,而感觸又深,胸中的塊壘只好靠酒去澆了。  酒可以渲染氣氛,調劑情緒,有助于談興,故浪漫倜儻的詩人無不喜歡這個調調兒。酒可以刺激神經,產生靈感,喚起聯想。二十來歲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據說在他寫《騰王閣》七言古詩和《騰王閣序》時,先磨墨數升。繼而酣飲,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來后抓起筆一揮而就,一字不易。李白當年奉詔為玄宗寫《清平調》時,也是在爛醉之下用水潑醒后完成的。“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他的《將進酒》字字都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寫酒的詩拿去榨,也許可以榨出半壺高梁酒來。  據《世說新語》所載:一天劉伶酒癮發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氣之下,將所有的酒倒掉并把酒具全部砸毀,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勸他說:“你飲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須戒掉。”劉伶說:“好吧,不過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靈后再戒。”他太太(www.lz13.cn)信以為真,便遵囑為他準備了酒肉。于是劉伶跪下來發誓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醒,婦人之言,慎不可聽!”祝禱既畢,便大口喝酒,大塊進肉,醉得人事不知。在這方面,蘇東坡的太太就顯得賢慧得多了。《后赤壁賦》中有一段關于飲酒的對話,非常精彩。話說宋神宗元豐五年十月某夜,蘇東坡從雪堂步得回臨皋,有位朋友陪他散步去,這時月色皎潔,情緒頗佳,走著走著,他忽然嘆息說:“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舉綱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有魚就好辦,于是蘇東坡匆匆趕回去跟老妻商量。蘇夫人果然是一位賢德之婦,她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只要聽到這兩句話就夠醉人的了。  中國古典詩中關于友敘、送別與感懷這一類的作品最多,故詩中經常流著兩種液體,一是眼淚,一是酒。淚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難怪某些批評家認為中國的文學是純感性的。   洛夫作品_洛夫散文詩歌 洛夫的詩 季米特洛夫的名言分頁:123

優秀的人有目標,平庸的人只有愿望  文/閆曉雨  有個大膽設想,如果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和所謂的夢境之間,不存在虛幻和真實的區別,只是分屬不同頻道。白晝立足于平凡沙地,需得虔誠仰面鏗鏘前行,夜晚歸屬于天馬行空,這世界如同一捧初生的泥土,可以輕輕松松隨意被你揉捏成想要的模樣。在兩種不同的客觀背景下,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人生,你會選擇哪個?  大概,更多人應該會選擇后者,畢竟在夢境中可以毫不費力達成所愿。  繼續往下設想。在夢境中的人,會經歷最初的新奇、熱絡、腦洞無限,編織出任何自己所設想的奇妙景象,可這種彈性十足的日子也就自然失去人性的緊張度,時間久了,遲早會陷入無盡空虛。反觀當初那個選擇腳踏實地在現實世界中做“苦行僧”的人,他的生活或許沒有極致的有趣,卻終究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  目標是一分一厘地靠近,愿望是千變萬化地消耗。  當向往變成唾手可得的日常,當渴望變成穩操勝券的計量,那信仰,就會在“太容易”和“不夠珍視”中失去本身的明亮。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就是目標和愿望根本上的不同。  01  十年前,我最好的好朋友佳,是個學渣。  就是那種上課會躲在書后面睡覺,下課會把校服蓋在頭上睡覺的類型。數學課很少及格,最討厭的事情就是背課文和背單詞,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地理位置永遠都分不清楚,歷史填空題上問清朝最后的皇帝是誰,她偷偷問同桌,是雍正還是乾隆。  唯一讓她喜歡的,是晚自習,因為她可以肆無忌憚地在練習冊上抄歌詞。  沒有誰能想到,當初班級里不起眼的姑娘,會成為十年后同學聚會上的“焦點人物”。大學畢業后,她考進我們當地最難進的司法局,成為一名政法干警。百里挑一的名額,她一次就中,這讓在老家反復考了好幾次公務員的朋友都十分詫異。和她同期報考的老同學很多,成績出來后,大家甚至懷疑,上面的那個佳是不是和她同名不同人。  同學們有這樣的疑慮,并不奇怪。因為在整個青春期里,佳一直都是不折不扣的學渣,對自己的人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目標”,是在她大二以后。  眼看著身邊人逐漸都找到了喜歡或適合的事情,說成興趣也好,說成夢想也罷,總歸是可以拿來正兒八經去努力的。俗話說,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一時之間,每個人都忙碌起來,準備考研的拎著筆記本泡在讀書館,外出實習的穿梭在學校和公司的兩點一線之間,宿舍里經常只剩佳一個人,她覺得上課沒意思,逛街沒意思,電視劇和零食都填補不滿她內心呼嘯而出的空虛。  她悲哀地發現,自己從小到大竟然沒有做過任何有成就感的事情。她開始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么?可不可以把興趣轉化為事業?目前這個階段和理想階段還差多遠?  仔細摸索過社會上各類的職業特質,利用『排除法』,佳發現,她對規規整整坐在辦公室里看文書這類事情一點興趣都沒有,維系客戶、銷售產品,這些工作內容對她來說也不具備吸引力。唯一打心眼兒里喜歡的,是從兒時就無比癡迷的警察裝,那一身正氣凜然的制服穿在那些相貌普通的人身上,有著足夠強大的氣場,早已扎根在佳的記憶里。類似《重案六組》這樣的電視劇一直都是佳的心頭好,央視的普法欄目劇更是期期必追,就連大學選新聞專業的背后,都有一絲絲懷揣著對正義事業的向往。  這些埋伏在潛意識里的細枝末節被挖掘出來后,佳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標,那就是:要朝著和政法相關的領域而努力。  從那個時候開始,佳就告別了以往玩世不恭的學習態度,開始去圖書館借閱各種政法書籍,還報了課外輔導班,那縱情投入的模樣著實驚呆了我。有一天晚上失眠給她打電話,問她在干嘛,她說在看書,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聽到的這個事實——要知道,從前她可是看到書就犯困的呀。  聽到我的疑問,她的笑聲從電話那段咕嘟咕嘟傳過來。她說,只要一個人足夠有決心,就可以克服任何毛病。看書覺得困,那就跑到洗手間用涼水拍打臉龐;早晨起不來,那就將手機設置成隔三分鐘鬧鈴響一次;做題時分心,就把身邊那些讓你走神的物品通通鎖到柜子里。每當你覺得好辛苦、好無聊、好繁瑣的時候,就去幻想下達成目標后的場景,那一定是鮮活的、有趣的、能夠令你會心一笑的。  為什么很多人喜歡嗑瓜子呢?  大概就是這樣的原理,正因為在嗑瓜子這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里,你一邊在付出動作成本,一邊在階段化地收到行動反饋,能夠為喜歡的事情蓋章加戳,自然更爽。《小王子》里說:“你在這朵玫瑰花上花費的時間,才使得這朵玫瑰花如此重要。”  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們最終達到了什么樣的高度,而是因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所擠壓出靈魂全力以赴的一面,才動人。  02  其實,大部分人生來就很普通,那些高智商或天賦異秉的人畢竟是少數。決定我們最終成為什么樣人的根本,在于你有沒有對自己的人生足夠負責。  在大眾熟知的女明星里,有這樣一個姑娘,她從小做事就比別人慢一拍,不夠機敏,常常落后于同齡人。為此,她的媽媽還特地給她起了個小名叫“爬爬”,但女孩卻沒有受到絲毫的打擊,從小到大,她不是最聰明伶俐的,卻是最腳踏實地的,她很喜歡自己的這個綽號,像爬行動物一樣,沒什么不好。  爬行動物里,有一種美國蜥蜴,它的最大時速可以達到24公里。何況,爬行動物雖然看似慢吞吞,卻能夠保持足夠好的體力。  這名女星就是“江爬爬”,22歲時因飾演《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里“周蒙”這個角色而一舉成名的江一燕。她和娛樂圈里大部分女明星不同的是,在事業蓬勃的上升期,她沒有瞅準時機大肆接戲、拍廣告撈金,而是以一貫不慌不張的態度繼續過著逍遙日子:演話劇、接片酬不高的小眾電影、去山區做支教,她說她的目標是做個好演員,而不是什么明星。  雖然比較慢,但還是一步步,走到了自己最初向往的人生。  優秀的人有目標,平庸的人只有愿望。  笨拙的人若有目標,也能咸魚翻身;聰明的人若只有愿望,只會于事無補。  03  我童年的一個鄰居,打小就是整條巷子里最機靈的,有著無師自通的神奇功能。什么新玩意兒,到他手里,他都會用比常人短至少一倍的時間琢磨通透,不起眼的雜物,在他手下會被做成造型奇特的玩具,堪稱“人肉研發機”,我小時候最崇拜的就是他。  他很喜歡畫畫,在他筆下描繪出的小鎮比童話里更美好。小孩子會在屋頂足球場上甩出香山無影腳、小賣部的柜台上源源不斷輸送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糖果、馬路是保護寶藏的騎士、窗花是雪人離別的禮物、紅綠燈可以充當膠卷相機,拍下每一幀動人的畫面。那些畫面,串聯起來就是個大型的IP原型,擱在如今這樣文化娛樂大爆發的時代,說不準還能改編動畫片。  每天放學后,附近的小朋友們都會跑到他家去,看他有沒有畫新漫畫,有沒有做好玩的手工。在那個誰都不懂“藝術家”是什么職業的時代里,左鄰右舍都會夸小哥哥,將來長大后,肯定能成為一名藝術家。  后來老房子被拆,我們就搬了家,和小哥哥重新建立聯系,還是去年。  他聽說我出書了來加了我的微信,說想給我講講他的故事。  高中畢業后,他考了省城內的某所大學,讀動漫設計專業,仍然和他喜歡的畫畫有不可分割的連系。但畢業后身邊人都勸說他,動漫這種藝術專業在三線城市并不好找工作,他就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廣告,沒多久,因業務調整而失業,家人就把他安排進了一家國營工廠,每天做著流水線上枯燥無味的事情,時間和人心都是空落落的。他很不甘心,卻又不知從何改變。  我問他:“你為什么不考慮換個工作呢”。他告訴我,這份工作是家人托關系才幫他進去的,礙于情面,礙于不讓父母失望,他不能隨意地把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辭掉。  “那你就沒有想過去找一份和畫畫、動漫相關的工作嗎?”  他嘆了一口氣說,畫畫只是他人生的一個愿望,實現的機會太渺茫了。  之后沒多久,我就聽說他接受了家里安排好的相親,結了婚,婚后新娘很快就懷孕了。他沒有再找我討論過關于“現實和理想”這樣的話題。一次深夜,他在朋友圈里PO出一張自己畫畫的照片,配文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幾分鐘后,這張照片又消失在朋友圈里。  再后來,就沒有見他說過和畫畫相關的事情了,取而代之的是求點贊、求祝福,轉發的內容和我媽每日發的沒有什么區別。有時候刷朋友圈時看到他的信息,手指會不自覺停頓下來,原諒我沒有辦法將這個人,再和那個靈氣逼人的小男孩聯想到一起。  不知道如今的他,還會不會懷念當年的自己。偶爾我想,如果當初他沒有把畫畫這件事當成鏡花水月的心愿,而是把它當成一件稍有難度,卻可以努力攻克的目標,如今的人生,會不會是另外一番模樣。  還沒有真正上戰場,就自動退避三舍的將軍,注定不能成為英雄。  沒有誰知道自己生命的極限在哪里,是深海兩千米,還是遠古千萬里,總先要跨過眼前這條看得見的素尺小溪,才能繼續往前。這個世界沒有鐵打的規矩,不要把日子活成秒針的復數,不要在沒努力之前就先給自己設限。  遠離那些所謂的“別人說”,始終相信還有其他可能的結果存在——是告別平庸的第一步。 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 我的小目標就是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目標遙遠,學會輕松地走路分頁:123

茅盾:春蠶  老通寶坐在“塘路”邊的一塊石頭上,長旱煙管斜擺在他身邊。“清明”節后的太陽已經很有力量,老通寶背脊上熱烘烘地,像背著一盆火。“塘路”上拉纖的快班船上的紹興人只穿了一件藍布單衫,敞開了大襟,彎著身子拉,額角上黃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下。  看著人家那樣辛苦的勞動,老通寶覺得身上更加熱了;熱的有點兒發癢。他還穿著那件過冬的破棉襖,他的夾襖還在當鋪里,卻不防才得“清明”邊,天就那么熱。  “真是天也變了!”  老通寶心里說,就吐一口濃厚的唾沫。在他面前那條“官河”內,水是綠油油的,來往的船也不多,鏡子一樣的水面這里那里起了幾道皺紋或是小小的渦旋,那時候,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邊成排的桑樹,都晃亂成灰暗的一片。可是不會很長久的。漸漸兒那些樹影又在水面上顯現,一彎一曲地蠕動,像是醉漢,再過一會兒,終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那拳頭模樣的椏枝頂都已經簇生著小手指兒那么大的嫩綠葉。這密密層層的桑樹,沿著那“官河”一直望去,好像沒有盡頭。田里現在還只有干裂的泥塊,這一帶,現在是桑樹的勢力!在老通寶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靜穆的,在熱烘烘的太陽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綠葉過一秒鐘就會大一些。  離老通寶坐處不遠,一所灰白色的樓房蹲在“塘路”邊,那是繭廠。十多天前駐扎過軍隊,現在那邊田里留著幾條短短的戰壕。那時都說東洋兵要打進來,鎮上有錢人都逃光了;現在兵隊又開走了,那座繭廠依舊空關在那里,等候春繭上市的時候再熱鬧一番。老通寶也聽得鎮上小陳老爺的兒子——陳大少爺說過,今年上海不太平,絲廠都關門,恐怕這里的繭廠也不能開;但老通寶是不肯相信的。他活了六十歲,反亂年頭也經過好幾個,從沒見過綠油油的桑葉白養在樹上等到成了“枯葉”去喂羊吃;除非是“蠶花”不熟,但那是老天爺的“權柄”,誰又能夠未卜先知?  “才得清明邊,天就那么熱!”  老通寶看著那些桑拳上怒茁的小綠葉兒,心里又這么想,同時有幾分驚異,有幾分快活。他記得自己還是二十多歲少壯的時候,有一年也是“清明”邊就得穿夾,后來就是“蠶花二十四分”,自己也就在這一年成了家。那時,他家正在“發”;他的父親像一頭老牛似的,什么都懂得,什么都做得;便是他那創家立業的祖父,雖說在長毛窩里吃過苦頭,卻也愈老愈硬朗。那時候,老陳老爺去世不久,小陳老爺還沒抽上鴉片煙,“陳老爺家”也不是現在那么不像樣的。老通寶相信自己一家和“陳老爺家”雖則一邊是高門大戶,而一邊不過是種田人,然而兩家的運命好像是一條線兒牽著。不但“長毛造反”那時候,老通寶的祖父和陳老爺同被長毛擄去,同在長毛窩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們倆同時從長毛營盤里逃了出來,而且偷得了長毛的許多金元寶——人家到現在還是這么說;并且老陳老爺做絲生意“發”起來的時候,老通寶家養蠶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間掙得了二十畝的稻田和十多畝的桑地,還有三開間兩進的一座平屋。這時候,老通寶家在東村莊上被人人所妒羨,也正像“陳老爺家”在鎮上是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可是以后,兩家都不行了;老通寶現在已經沒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塊錢的債,“陳老爺家”也早已完結。人家都說“長毛鬼”在陰間告了一狀,閻羅王追還“陳老爺家”的金元寶橫財,所以敗的這么快。這個,老通寶也有幾分相信,不是鬼使神差,好端端的小陳老爺怎么會抽上了鴉片煙?  可是老通寶死也想不明白為什么“陳老爺家”的“敗”會牽動到他家。他確實知道自己家并沒得過長毛的橫財。雖則聽死了的老頭子說,好像那老祖父逃出長毛營盤的時候,不巧撞著了一個巡路的小長毛,當時沒法,只好殺了他,——這是一個“結”!然而從老通寶懂事以來,他們家替這小長毛鬼拜懺念佛燒紙錠,記不清有多少次了。這個小冤魂,理應早投凡胎。老通寶雖然不很記得祖父是怎樣“做人”,但父親的勤儉忠厚,他是親眼看見的;他自己也是規矩人,他的兒子阿四,兒媳四大娘,都是勤儉的。就是小兒子阿多年紀青,有幾分“不知苦辣”,可是毛頭小伙子,大都這么著,算不得“敗家相”!  老通寶抬起他那焦黃的皺臉,苦惱地望著他面前的那條河,河里的船,以及兩岸的桑地。一切都和他二十多歲時差不了多少,然而“世界”到底變了。他自己家也要常常把雜糧當飯吃一天,而且又欠出了三百多塊錢的債。  鳴!嗚,嗚,嗚,——  汽笛叫聲突然從那邊遠遠的河身的彎曲地方傳了來。就在那邊,蹲著又一個繭廠,遠望去隱約可見那整齊的石“幫岸”。一條柴油引擎的小輪船很威嚴地從那繭廠后駛出來,拖著三條大船,迎面向老通寶來了。滿河平靜的水立刻激起潑剌剌的波浪,一齊向兩旁的泥岸卷過來。一條鄉下“赤膊船”趕快攏岸,船上人揪住了泥岸上的樹根,船和人都好像在那里打秋千。軋軋軋的輪機聲和洋油臭,飛散在這和平的綠的田野。老通寶滿臉恨意,看著這小輪船來,看著它過去,直到又轉一個彎,嗚嗚嗚地又叫了幾聲,就看不見。老通寶向來仇恨小輪船這一類洋鬼子的東西!他從沒見過洋鬼子,可是他從他的父親嘴里知道老陳老爺見過洋鬼子:紅眉毛,綠眼睛,走路時兩條腿是直的。并且老陳老爺也是很恨洋鬼子,常常說“銅鈿都被洋鬼子騙去了”。老通寶看見老陳老爺的時候,不過八九歲,——現在他所記得的關于老陳老爺的一切都是聽來的,可是他想起了“銅鈿都被洋鬼子騙去了”這句話,就仿佛看見了老陳老爺捋著胡子搖頭的神氣。  洋鬼子怎樣就騙了錢去,老通寶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陳老爺的話一定不錯。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從鎮上有了洋紗,洋布,洋油,——這一類洋貨,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輪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來的東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錢,而鎮上的東西卻一天一天貴起來。他父親留下來的一分家產就這么變小,變做沒有,而且現在負了債。老通寶恨洋鬼子不是沒有理由的!他這堅定的主張,在村坊上很有名。五年前,有人告訴他:朝代又改了,新朝代是要“打倒”洋鬼子的。老通寶不相信。為的他上鎮去看見那新到的喊著“打倒洋鬼子”的年青人們都穿了洋鬼子衣服。他想來這伙年青人一定私通洋鬼子,卻故意來騙鄉下人。后來果然就不喊“打倒洋鬼子”了,而且鎮上的東西更加一天一天貴起來,派到鄉下人身上的捐稅也更加多起來。老通寶深信這都是串通了洋鬼子干的。  然而更使老通寶去年幾乎氣成病的,是繭子也是洋種的賣得好價錢;洋種的繭子,一擔要貴上十多塊錢。素來和兒媳總還和睦的老通寶,在這件事上可就吵了架。兒媳四大娘去年就要養洋種的蠶。小兒子跟他嫂嫂是一路,那阿四雖然嘴里不多說,心里也是要洋種的。老通寶拗不過他們,末了只好讓步。現在他家里有的五張蠶種,就是土種四張,洋種一張。  “世界真是越變越壞!過幾年他們連桑葉都要洋種了!我活得厭了!”  老通寶看著那些桑樹,心里說,拿起身邊的長旱煙管恨恨地敲著腳邊的泥塊。太陽現在正當他頭頂,他的影子落在泥地上,短短地像一段烏焦木頭,還穿著破棉襖的他,覺得渾身躁熱起來了。他解開了大襟上的鈕扣,又抓著衣角搧了幾下,站起來回家去。  那一片桑樹背后就是稻田。現在大部分是勻整的半翻著的燥裂的泥塊。偶爾也有種了雜糧的,那黃金一般的菜花散出強烈的香味。那邊遠遠地一簇房屋,就是老通寶他們住了三代的村坊,現在那些屋上都裊起了白的炊煙。  老通寶從桑林里走出來,到田塍上,轉身又望那一片爆著嫩綠的桑樹。忽然那邊田野跳躍著來了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子,遠遠地就喊道:  “阿爹!媽等你吃中飯呢!”  “哦——”  老通寶知道是孫子小寶,隨口應著,還是望著那一片桑林。才只得“清明”邊,桑葉尖兒就抽得那么小指頭兒似的,他一生就只見過兩次。今年的蠶花,光景是好年成。三張蠶種,該可以采多少繭子呢?只要不像去年,他家的債也許可以拔還一些罷。  小寶已經跑到他阿爹的身邊了,也仰著臉看那綠絨似的桑拳頭;忽然他跳起來拍著手唱道:  “清明削口,看蠶娘娘拍手!”  ①這是老通寶所在那一帶鄉村里關于“蠶事”的一種歌謠式的成語。所謂“削口”,指桑葉抽發如指;“清明削口”謂清明邊桑葉已抽放如許大也。“看”是方言,意同“飼”或“育”。全句謂清明邊桑葉開綻則熟年可卜,故蠶婦拍手而喜。——作者原注。  老通寶的皺臉上露出笑容來了。他覺得這是一個好兆頭。他把手放在小寶的“和尚頭”上摩著,他的被窮苦弄麻木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來了。  天氣繼續暖和,太陽光催開了那些桑拳頭上的小手指兒模樣的嫩葉,現在都有小小的手掌那么大了。老通寶他們那村莊四周圍的桑林似乎發長得更好,遠望去像一片綠錦平鋪在密密層層灰白色矮矮的籬笆上。“希望”在老通寶和一般農民們的心里一點一點一天一天強大。蠶事的動員令也在各方面發動了。藏在柴房里一年之久的養蠶用具都拿出來洗刷修補。那條穿村而過的小溪旁邊,蠕動著村里的女人和孩子,工作著,嚷著,笑著。  這些女人和孩子們都不是十分健康的臉色,——從今年開春起,他們都只吃個半飽;他們身上穿的,也只是些破舊的衣服。實在他們的情形比叫花子好不了多少。然而他們的精神都很不差。他們有很大的忍耐力,又有很大的幻想。雖然他們都負了天天在增大的債,可是他們那簡單的頭腦老是這么想:只要蠶花熟,就好了!他們想像到一個月以后那些綠油油的桑葉就會變成雪白的繭子,于是又變成丁丁當當響的洋錢,他們雖然肚子里餓得咕咕地叫,卻也忍不住要笑。  這些女人中間也就有老通寶的媳婦四大娘和那個十二歲的小寶。這娘兒兩個已經洗好了那些“團匾”和“蠶簞”①,坐在小溪邊的石頭上撩起布衫角揩臉上的汗水——①老通寶鄉里稱那圓桌面那樣大、極像一個盤的竹器為“團匾”;又一種略小而底部編成六角形網狀的,稱為“簞”,方言讀如“踏”;蠶初收蟻時,在“簞”中養育,呼為“蠶簞”,那是糊了紙的;這種紙通稱“糊簞紙”。——作者原注。  “四阿嫂!你們今年也看(養)洋種么?”  小溪對岸的一群女人中間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姑娘隔溪喊過來了。四大娘認得是隔溪的對門鄰舍陸福慶的妹子六寶。四大娘立刻把她的濃眉毛一挺,好像正想找人吵架似的嚷了起來:  “不要來問我!阿爹做主呢!——小寶的阿爹死不肯,只看了一張洋種!老糊涂的聽得帶一個洋字就好像見了七世冤家!洋錢,也是洋,他倒又要了!”  小溪旁那些女人們聽得笑起來了。這時候有一個壯健的小伙子正從對岸的陸家稻場上走過,跑到溪邊,跨上了那橫在溪面用四根木頭并排做成的雛形的“橋”。四大娘一眼看見,就丟開了“洋種”問題,高聲喊道:  “多多弟!來幫我搬東西罷!這些匾,浸濕了,就像死狗一樣重!”  小伙子阿多也不開口,走過來拿起五六只“團匾”,濕漉漉地頂在頭上,卻空著一雙手,劃槳似的蕩著,就走了。這個阿多高興起來時,什么事都肯做,碰到同村的女人們叫他幫忙拿什么重家伙,或是下溪去撈什么,他都肯;可是今天他大概有點不高興,所以只頂了五六只“團匾”去,卻空著一雙手。那些女人們看著他戴了那特別大箬帽似的一疊“匾”,裊著腰,學鎮上女人的樣子走著,又都笑起來了,老通寶家緊鄰的李根生的老婆荷花一邊笑,一邊叫道:  “喂,多多頭!回來!也替我帶一點兒去!”  “叫我一聲好聽的,我就給你拿。”  阿多也笑著回答,仍然走。轉眼間就到了他家的廊下,就把頭上的“團匾”放在廊檐口。  “那么,叫你一聲干兒子!”  荷花說著就大聲的笑起來,她那出眾地白凈然而扁得作怪的臉上看去就好像只有一張大嘴和瞇緊了好像兩條線一般的細眼睛。她原是鎮上人家的婢女,嫁給那不聲不響整天苦著臉的半老頭子李根生還不滿半年,可是她的愛和男子們胡調已經在村中很有名。  “不要臉的!”  忽然對岸那群女人中間有人輕聲罵了一句。荷花的那對細眼睛立刻睜大了,怒聲嚷道:  “罵哪一個?有本事,當面罵,不要躲!”  “你管得我?棺材橫頭踢一腳,死人肚里自得知:我就罵那不要臉的騷貨!”  隔溪立刻回罵過來了,這就是那六寶,又一位村里有名淘氣的大姑娘。  于是對罵之下,兩邊又潑水。愛鬧的女人也夾在中間幫這邊幫那邊。小孩子們笑著狂呼。四大娘是老成的,提起她的“蠶簞”,喊著小寶,自回家去。阿多站在廊下看著笑。他知道為什么六寶要跟茶花吵架;他看著那“辣貨”六寶挨罵,倒覺得很高興。  老通寶掮著一架“蠶台”①從屋子里出來,這三棱形家伙的木梗子有幾條給白螞蟻蛀過了,怕的不牢,須得修補一下。看見阿多站在那里笑嘻嘻地望著外邊的女人們吵架,老通寶的臉色就板起來了。他這“多多頭”的小兒子不老成,他知道。尤其使他不高興的,是多多也和緊鄰的荷花說說笑笑。“那母狗是白虎星,惹上了她就得敗家”,——老通寶時常這樣警戒他的小兒子。  “阿多!空手看野景么?阿四在后邊扎‘綴頭’②,你去幫他!”  ①“蠶台”是三棱式可以折起來的木架子,像三張梯連在一處的家伙;中分七八格,每格可放一團匾。——作者原注。  ②“綴頭”也是方言,是稻草扎的,蠶在上面做繭子。——作者原注。  老通寶像一匹瘋狗似的咆哮著,火紅的眼睛一直盯住了阿多的身體,直到阿多走進屋里去,看不見了,老通寶方才提過那“蠶台”來反復審察,慢慢地動手修補。木匠生活,老通寶早年是會的;但近來他老了,手指頭沒有勁,他修了一會兒,抬起頭來喘氣,又望望屋里掛在竹竿上的三張蠶種。  四大娘就在廊檐口糊“蠶簞”。去年他們為的想省幾百文錢,是買了舊報紙來糊的。老通寶直到現在還說是因為用了報紙——不惜字紙,所以去年他們的蠶花不好。今年是特地全家少吃一餐飯,省下錢來買了“糊簞紙”來了。四大娘把那鵝黃色堅韌的紙兒糊得很平貼,然后又照品字式糊上三張小小的花紙——那是跟“糊簞紙”一塊兒買來的,一張印的花色是“聚寶盆”,另兩張都是手執尖角旗的人兒騎在馬上,據說是“蠶花太子。”  “四大娘!你爸爸做中人借來三十塊錢,就只買了二十擔葉。后天米又吃完了,怎么辦?”  老通寶氣喘喘地從他的工作里抬起頭來,望著四大娘。那三十塊錢是二分半的月息。總算有四大娘的父親張財發做中人,那債主也就是張財發的東家“做好事”,這才只要了二分半的月息。條件是蠶事完后本利歸清。  四大娘把糊好了的“蠶簞”放在太陽底下曬,好像生氣似的說:  “都買了葉!又像去年那樣多下來——”  “什么話!你倒先來發利市了!年年像去年么?自家只有十來擔葉;五張布子(蠶種),十來擔葉夠么?”  “噢,噢;你總是不錯的!我只曉得有米燒飯,沒米餓肚子!”  四大娘氣哄哄地回答;為了那“洋種”問題,她到現在常要和老通寶抬杠。  老通寶氣得臉都紫了。兩個人就此再沒有一句話。  但是“收蠶”的時期一天一天逼進了。這二三十人家的小村落突然呈現了一種大緊張,大決心,大奮斗,同時又是大希望。人們似乎連肚子餓都忘記了。老通寶他們家東借一點,西賒一點,居然也一天一天過著來。也不僅老通寶他們,村里哪一家有兩三斗米放在家里呀!去年秋收固然還好,可是地主,債主,正稅,雜捐,一層一層地剝削來,早就完了。現在他們唯一的指望就是春蠶,一切臨時借貸都是指明在這“春蠶收成”中償還。  他們都懷著十分希望又十分恐懼的心情來準備這春蠶的大搏戰!  “谷雨”節一天近一天了。村里二三十人家的“布子”都隱隱現出綠色來。女人們在稻場上碰見時,都匆忙地帶著焦灼而快樂的口氣互相告訴道:  “六寶家快要‘窩種’①了呀!”——  ①“窩種”也是老通寶鄉里的習慣;蠶種轉成綠色后就得把來貼肉揾著,約三四天后,蠶蟻孵出,就可以“收蠶”。這工作是女人做的。“窩”是方言,意即“揾”也。——作者原注。  “荷花說她家明天就要‘窩’了。有這么快!”  “黃道士去測一字,今年的青葉要貴到四洋!”  四大娘看自家的五張“布子”。不對!那黑芝麻似的一片細點子還是黑沉沉,不見綠影。她的丈夫阿四拿到亮處去細看,也找不出幾點,“綠”來。四大娘很著急。  “你就先‘窩’起來罷!這余杭種,作興是慢一點的。”  阿四看著他老婆,勉強自家寬慰。四大娘堵起了嘴巴不回答。  老通寶哭喪著干皺的老臉,沒說什么,心里卻覺得不妙。  幸而再過了一天,四大娘再細心看那“布子”時,哈,有幾處轉成綠色了!而且綠的很有光彩。四大娘立刻告訴了丈夫,告訴了老通寶,多多頭,也告訴了她的兒子小寶。她就把那些布子貼肉揾在胸前,抱著吃奶的嬰孩似的靜靜兒坐著,動也不敢多動了。夜間,她抱著那五張“布子”到被窩里,把阿四趕去和多多頭做一床。那“布子”上密密麻麻的蠶子兒貼著肉,怪癢癢的;四大娘很快活,又有點兒害怕,她第一次懷孕時胎兒在肚子里動,她也是那樣半驚半喜的!  全家都是惴惴不安地又很興奮地等候“收蠶”。只有多多頭例外。他說:今年蠶花一定好,可是想發財卻是命里不曾來。老通寶罵他多嘴,他還是要說。  蠶房早已收拾好了。“窩種”的第二天,老通寶拿一個大蒜頭涂上一些泥,放在蠶房的墻腳邊;也是年年的慣例,但今番老通寶更加虔誠,手也抖了。去年他們“卜”①的非常靈驗。可是去年那“靈驗”,現在老通寶想也不敢想。  現在這村里家家都在“窩種”了。稻場上和小溪邊頓時少了那些女人們的蹤跡。一個“戒嚴令”也在無形中頒布了:鄉農們即使平日是最好的,也不往來;人客來沖了蠶神不是玩的!他們至多在稻場上低聲交談一二句就走開。這是個“神圣”的季節。  老通寶家的五張布子上也有些“烏娘”②蠕蠕地動了。于是全家的空氣,突然緊張。那正是“谷雨”前一日。四大娘料來可以挨過了“谷雨”節那一天①。布子不須再“窩”了,很小心地放在“蠶房”里。老通寶偷眼看一下那個躺在墻腳邊的大蒜頭,他心里就一跳。那大蒜頭上還只有一兩莖綠芽!老通寶不敢再看,心里禱祝后天正午會有更多更多的綠芽——①用大蒜頭來“卜”蠶花好否,是老通寶鄉里的迷信。收蠶前兩三天,以大蒜涂泥置蠶房中,至收蠶那天拿來看,蒜葉多主蠶熟,少則不熟。——作者原注。  ②老通寶鄉間稱初生的蠶蟻為“烏娘”;這也是方言。——作者原注。  終于“收蠶”的日子到了。四大娘心神不定地淘米燒飯,時時看飯鍋上的熱氣有沒有直沖上來。老通寶拿出預先買了來的香燭點起來,恭恭敬敬放在灶君神位前。阿四和阿多去到田里采野花。小小寶幫著把燈芯草剪成細末子,又把采來的野花揉碎。一切都準備齊全了時,太陽也近午刻了,飯鍋上水蒸氣嘟嘟地直沖,四大娘立刻跳了起來,把“蠶花”②和一對鵝毛插在發髻上,就到“蠶房”里。老通寶拿著秤桿,阿四拿了那揉碎的野花片兒和燈芯草碎末。四大娘揭開“布子”,就從阿四手里拿過那野花碎片和燈芯草末子撒在“布子”上,又接過老通寶手里的秤桿來,將“布子”挽在秤桿上,于是拔下發髻上的鵝毛在“布子”上輕輕兒拂;野花片,燈芯草末子,連同“烏娘”,都拂在那“蠶簞”里了。一張,兩張,……都拂過了;最后一張是洋種,那就收在另一個“蠶簞”里。末了,四大娘又拔下發髻上那朵“蠶花”,跟鵝毛一塊插在“蠶簞”的邊兒上——①老通寶鄉里的習慣,“收蠶”——即收蟻,須得避過“谷雨”那一天,或上或下都可以,但不能正在“谷雨”那一天。什么理由,可不知道。——作者原注。  ②“蠶花”是一種紙花,預先買下來的。這些迷信的儀式,各處小有不同。——作者原注。  這是一個隆重的儀式!千百年相傳的儀式!那好比是誓師典禮,以后就要開始了一個月光景的和惡劣的天氣和惡運以及和不知什么的連日連夜無休息的大決戰!  “烏娘”在“蠶簞”里蠕動,樣子非常強健;那黑色也是很正路的。四大娘和老通寶他們都放心地松一口氣了。但當老通寶悄悄地把那個“命運”的大蒜頭拿起來看時,他的臉色立刻變了!大蒜頭上還只得三四莖嫩芽!天哪!難道又同去年一樣?  三  然而那“命運”的大蒜頭這次竟不靈驗。老通寶家的蠶非常好!雖然頭眠二眠的時候連天陰雨,氣候是比“清明”邊似乎還要冷一點,可是那些“寶寶”都很強健。  村里別人家的“寶寶”也都不差。緊張的快樂彌漫了全村莊,似那小溪里琮琮的流水也像是朗朗的笑聲了。只有荷花家是例外。她們家看了一張“布子”,可是“出火”①只稱得二十斤;“大眠”快邊人們還看見那不聲不響晦氣色的丈夫根生傾棄了三“蠶簞”在那小溪里——①“出火”也是方言,是指“二眠”以后的“三眠”;因為“眠”時特別短,所以叫“出火”。——作者原注。  這一件事,使得全村的婦人對于荷花家特別“戒嚴”。她們特地避路,不從荷花的門前走,遠遠的看見了荷花或是她那不聲不響丈夫的影兒就趕快躲開;這些幸運的人兒惟恐看了荷花他們一眼或是交談半句話就傳染了晦氣來!  老通寶嚴禁他的小兒子多多頭跟荷花說話。——“你再跟那東西多嘴,我就告你迕逆!”老通寶站在廊檐外高聲大氣喊,故意要叫荷花他們聽得。  小小寶也受到嚴厲的囑咐,不許跑到荷花家的門前,不許和他們說話。  阿多像一個聾子似的不理睬老頭子那早早夜夜的嘮叨,他心里卻在暗笑。全家就只有他不大相信那些鬼禁忌。可是他也沒有跟荷花說話,他忙都忙不過來。  “大眠”捉了毛三百斤,老通寶全家連十二歲的小寶也在內,都是兩日兩夜沒有合眼。蠶是少見的好,活了六十歲的老通寶記得只有兩次是同樣的,一次就是他成家的那年,又一次是阿四出世那一年。“大眠”以后的“寶寶”第一天就吃了七擔葉,個個是生青滾壯,然而老通寶全家都瘦了一圈,失眠的眼睛上充滿了紅絲。  誰也料得到這些“寶寶”上山前還得吃多少葉。老通寶和兒子阿四商是了:  “陳大少爺借不出,還是再求財發的東家罷?”  “地頭上還有十擔葉,夠一天。”  阿四回答,他委實是支撐不住了,他的一雙眼皮像有幾百斤重,只想合下來。老通寶卻不耐煩了,怒聲喝道:  “說什么夢話!剛吃了兩天老蠶呢。明天不算,還得吃三天,還要三十擔葉,三十擔!”  這時外邊稻場上忽然人聲喧鬧,阿多押了新發來的五擔葉來了。于是老通寶和阿四的談話打斷,都出去“捋葉”。四大娘也慌忙從蠶房里鉆出來。隔溪陸家養的蠶不多,那大姑娘六寶抽得出工夫,也來幫忙了。那時星光滿天,微微有點風,村前村后都斷斷續續傳來了吆喝和歡笑,中間有一個粗暴的聲音嚷道:  “葉行情飛漲了!今天下午鎮上開到四洋一擔!”  老通寶偏偏聽得了,心里急得什么似的。四塊錢一擔,三十擔可要一百二十塊呢,他哪來這許多錢!但是想到繭子總可以采五百多斤,就算五十塊錢一百斤,也有這么二百五,他又心一寬。那邊“捋葉”的人堆里忽然又有一個小小的聲音說:  “聽說東路不大好,看來葉價錢漲不到多少的!”  老通寶認得這聲音是陸家的六寶。這使他心里又一寬。  那六寶是和阿多同站在一個筐子邊“捋葉”。在半明半暗的星光下,她和阿多靠得很近。忽然她覺得在那“杠條”①的隱蔽下,有一只手在她大腿上擰了一把。好象知道是誰擰的,她忍住了不笑,也不聲張。驀地那手又在她胸前摸了一把,六寶直跳起來,出驚地喊了一聲:——①“杠條”也是方言,指那些帶葉的桑樹枝條。通常采葉是連枝條剪下來的。——作者原注。  “噯喲!”  “什么事?”  同在那筐子邊捋葉的四大娘問了,抬起頭來。六寶覺得自己臉上熱烘烘了,她偷偷地瞪了阿多一眼,就趕快低下頭,很快地捋葉,一面回答:  “沒有什么。想來是毛毛蟲刺了我一下。”  阿多咬住了嘴唇暗笑。雖然在這半個月來也是半飽而且少睡,也瘦了許多了,他的精神可還是很飽滿。老通寶那種憂愁,他是永遠沒有的。他永不相信靠一次蠶花好或是田里熟,他們就可以還清了債再有自己的田;他知道單靠勤儉工作,即使做到背脊骨折斷也是不能翻身的。但是他仍舊很高興地工作著,他覺得這也是一種快活,正像和六寶調情一樣。  第二天早上,老通寶就到鎮里去想法借錢來買葉。臨走前,他和四大娘商量好,決定把他家那塊出產十五擔葉的桑地去抵押。這是他家最后的產業。  葉又買來了三十擔。第一批的十擔發來時,那些壯健的“寶寶”已經餓了半點鐘了。“寶寶”們尖出了小嘴巴,向左向右亂晃,四大娘看得心酸。葉鋪了上去,立刻蠶房里充滿著薩薩薩的響聲,人們說話也不大聽得清。不多一會兒,那些“團匾”里立刻又全見白了,于是又鋪上厚厚的一層葉。人們單是“上葉”也就忙得透不過氣來。但這是最后五分鐘了。再得兩天,“寶寶”可以上山。人們把剩余的精力榨出來拚死命干。  阿多雖然接連三日三夜沒有睡,卻還不見怎么倦。那一夜,就由他一個人在“蠶房”里守那上半夜,好讓老通寶以及阿四夫婦都去歇一歇。那是個好月夜,稍稍有點冷。蠶房里爇了一個小小的火。阿多守以二更過,上了第二次的葉,就蹲在那個“火”旁邊聽那些“寶寶”薩薩薩地吃葉。漸漸兒他的眼皮合上了。恍惚聽得有門響,阿多的眼皮一跳,睜開眼來看了看,就又合上了。他耳朵里還聽得薩薩薩的聲音和屑索屑索的怪聲。猛然一個踉蹌,他的頭在自己膝頭上磕了一下,他驚醒過來,恰就聽得蠶房的蘆簾拍叉一聲響,似乎還看見有人影一閃。阿多立刻跳起來,到外面一看,門是開著,月光下稻場上有一個人正走向溪邊去。阿多飛也似跳出去,還沒看清那人是誰,已經把那人抓過來摔在地下。他斷定了這是一個賊。  “多多頭!打死我也不怨你,只求你不要說出來!”  是荷花的聲音,阿多聽真了時不禁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月光下他又看見那扁得作怪的白臉兒上一對細圓的眼睛定定地看住了他。可是恐怖的意思那眼睛里也沒有。阿多哼了一聲,就問道:  “你偷什么?”  “我偷你們的寶寶!”  “放到哪里去了?”  “我扔到溪里去了!”  阿多現在也變了臉色。他這才知道這女人的惡意是要沖克他家的“寶寶”。  “你真心毒呀!我們家和你們可沒有冤仇!”  “沒有么?有的,有的!我家自管蠶花不好,可并沒害了誰,你們都是好的!你們怎么把我當作白老虎,遠遠地望見我就別轉了臉?你們不把我當人看待!”  那婦人說著就爬了起來,臉上的神氣比什么都可怕。阿多瞅著那婦人好半晌,這才說道:  “我不打你,走你的罷!”  阿多頭也不回的跑回家去,仍在“蠶房”里守著。他完全沒有睡意了。他看那些“寶寶”,都是好好的。他并沒想到荷花可恨或可憐,然而他不能忘記荷花那一番話;他覺到人和人中間有什么地方是永遠弄不對的,可是他不能夠明白想出來是什么地方,或是為什么。再過一會兒,他就什么都忘記了。“寶寶”身強健的,像有魔法似的吃了又吃,永遠不會飽!  以后直到東方快打白了時,沒有發生事故。老通寶和四大娘來替換阿多了,他們拿那些漸漸身體發白而變短了的“寶寶”在亮處照著,看是“有沒有通”。他們的心被快活脹大了。但是太陽出山時四大娘到溪邊汲水,卻看見六寶滿臉嚴重地跑過來悄悄地問道:  “昨夜二更過,三更不到,我遠遠地看見那騷貨從你們家跑出來,阿多跟在后面,他們站在這里說了半天話呢!四阿嫂!你們怎么不管事呀?”  四大娘的臉色立刻變了,一句話也沒說,提了水桶就回家去,先對丈夫說了,再對老通寶說。這東西竟偷進人家“蠶房”來了,那還了得!老通寶氣得直跺腳,馬上叫了阿多來查問。但是阿多不承認,說六寶是做夢見鬼。老通寶又去找六寶詢問。六寶是一口咬定了看見的。老通寶沒有主意,回家去看那“寶寶”,仍然是很健康,瞧不出一些敗相來。  但是老通寶他們滿心的歡喜卻被這件事打消了。他們相信六寶的話不會毫無根據。他們唯一的希望是那騷貨或者只在廊檐口和阿多鬼混了一陣。  “可是那大蒜頭上的苗卻當真只有三四莖呀!”  老通寶自心里這么想,覺得前途只是陰暗。可不是,吃了許多葉去,一直落來都很好,然而上了山卻干殭了的事,也是常有的。不過老通寶無論如何不敢想到這上頭去;他以為即使是肚子里想,也是不吉利。  四  “寶寶”都上山了,老通寶他們還是捏著一把汗。他們錢都花光了,精力也絞盡了,可是有沒有報酬呢,到此時還沒有把握。雖則如此,他們還是硬著頭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寶和阿四他們傴著腰慢慢地從這邊蹲到那邊,又從那邊蹲到這邊。他們聽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細聲音①,他們就忍不住想笑,過一會兒又不聽得了,他們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這樣地,心是焦灼著,卻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們仰著的臉上淋到了一滴蠶尿了②,雖然覺得有點難過,他們心里卻快活;他們巴不得多淋一些——①蠶在山棚上受到熱,就往“綴頭”上爬,所以有屑索屑索的聲音。這是蠶要做繭的第一步手續。爬不上去的,不是健康的蠶,多半不能作繭。——作者原注。  ②據說蠶在作繭以前必撒一泡尿,而這尿是黃色的。——作者原注。  阿多早已偷偷地挑開“山棚”外圍著的蘆簾望過幾次了。小小寶看見,就扭住了阿多,問“寶寶”有沒有做繭子。阿多伸出舌頭做一個鬼臉,不回答。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四大娘再也忍不住,也偷偷地挑開蘆簾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幾乎連“綴頭”都瞧不見;那是四大娘有生以來從沒有見過的“好蠶花”呀!老通寶全家立刻充滿了歡笑。現在他們一顆心定下來了!“寶寶”們有良心,四洋一擔的葉不是白吃的;他們全家一個月的忍餓失眠總算不冤枉,天老爺有眼睛!  同樣的歡笑聲在村里到處都起來了。今年蠶花娘娘保佑這小小的村子。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寶家更是比眾不同,估量來總可以采一個十二三分。  小溪邊和稻場上現在又充滿了女人和孩子們。這些人都比一個月前瘦了許多,眼眶陷進了,嗓子也發沙,然而都很快活興奮。她們嘈嘈地談論那一個月內的“奮斗”時,她們的眼前便時時現出一堆堆雪白的洋錢,她們那快樂的心里便時時閃過了這樣的盤算:夾衣和夏衣都在當鋪里,這可先得贖出來;過端陽節也許可以吃一條黃魚。  那晚上荷花和阿多的把戲也是她們談話的資料。六寶見了人就宣傳荷花的“不要臉,送上門去!”男人們聽了就粗暴地笑著,女人們念一聲佛,罵一句,又說老通寶家總算幸氣,沒有犯克,那是菩薩保佑,祖宗有靈!  接著是家家都“浪山頭”了,各家的至親好友都來“望山頭”①。老通寶的親家張財發帶了小兒子阿九特地從鎮上來到村里。他們帶來的禮物,是軟糕,線粉,梅子,枇杷,也有咸魚。小小寶快活得好像雪天的小狗——①“浪山頭”在息火后一日舉行,那時蠶已成繭,山棚四周的蘆簾撒去。“浪”是“亮出來”的意思。“望山頭”是來探望“山頭”,有慰問祝頌的意思。“望山頭”的禮物也有定規。——作者原注。  “通寶,你是賣繭子呢,還是自家做絲?”  張老頭子拉老通寶到小溪邊一棵楊柳樹下坐了,這么悄悄地問。這張老頭子張財發是出名“會尋快活”的人,他從鎮上城隍廟前露天的“說書場”聽來了一肚子的疙瘩東西;尤其爛熟的,是“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處煙塵”,程咬金賣柴扒,販私鹽出身,瓦崗寨做反王的《隋唐演義》。他向來說話“沒正經”,老通寶是知道的;所以現在聽得問是賣繭子或者自家做絲,老通寶并沒把這話看重,只隨口回答道:  “自然賣繭子。”  張老頭子卻拍著大腿嘆一口氣。忽然他站了起來,用手指著村外那一片禿頭桑林后面聳露出來的繭廠的風火墻說道:  “通寶,繭子是采了,那些繭廠的大門還關得緊洞洞呢!今年繭廠不開秤!——十八路反王早已下凡,李世民還沒出世;世界不太平!今年繭廠關門,不做生意!”  老通寶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夠相信呢?難道那“五步一崗”似的比露天毛坑還要多的繭廠會一齊都關了門不做生意?況且聽說和東洋人也已“講攏”,不打仗了,繭廠里駐的兵早已開走。  張老頭子也換了話,東拉西扯講鎮里的“新聞”,夾著許多“說書場”上聽來的什么秦叔寶,程咬金。最后,他代他的東家催那三十塊錢的債,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寶到底有點不放心。他趕快跑出村去,看看“塘路”上最近的兩個繭廠,果然大門緊閉,不見半個人;照往年說,此時應該早已擺開了柜台,掛起了一排烏亮亮的大秤。  老通寶心里也著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見了那些雪白發光很厚實硬古古的繭子,他又忍不住嘻開了嘴。上好的繭子!會沒有人要,他不相信。并且他還要忙著采繭,還要謝“蠶花利市”①,他漸漸不把繭廠的事放在心上了——①老通寶鄉里的風俗,“大眠”以后得拜一次“利市”,采繭以后,又是一次。經濟窘的人家只舉行“謝蠶花利市”,“拜利市”也是方言,意即“謝神”。——作者原注。  可是村里的空氣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幾聲的人們現在又都是滿臉的愁云。各處繭廠都沒開門的消息陸續從鎮上傳來,從“塘路”上傳來。往年這時候,“收繭人”像走馬燈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沒見半個“收繭人”,卻換替著來了債主和催糧的差役。請債主們就收了繭子罷,債主們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罵,詛咒,和失望的嘆息!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今年“蠶花”好了,他們的日子卻比往年更加困難。這在他們是一個青天的霹靂!并且愈是像老通寶他們家似的,蠶愈養得多,愈好,就愈加困難,——“真正世界變了!”老通寶捶胸跺腳地沒有辦法。然而繭子是不能擱久了的,總得趕快想法:不是賣出去,就是自家做絲。村里有幾家已經把多年不用的絲車拿出來修理,打算自家把繭做成了絲再說。六寶家也打算這么辦。老通寶便也和兒子媳婦商量道:  “不賣繭子了,自家做絲!什么賣繭子,本來是洋鬼子行出來的!”  “我們有四百多斤繭子呢,你打算擺幾部絲車呀!”  四大娘首先反對了。她這話是不錯的。五百斤的繭子可不算少,自家做絲萬萬干不了。請幫手么?那又得花錢。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條心。阿多抱怨老頭子打錯了主意,他說:  “早依了我的話,扣住自己的十五擔葉,只看一張洋種,多么好!”  老通寶氣得說不出話來。  終于一線希望忽又來了。同村的黃道士不知從哪里得的消息,說是無錫腳下的繭廠還是照常收繭。黃道士也是一樣的種田人,并非吃十方的“道士”,向來和老通寶最說得來。于是老通寶去找那黃道士詳細問過了以后,便又和兒子阿四商量把繭子弄到無錫腳下去賣。老通寶虎起了臉,像吵架似的嚷道:  “水路去有三十多九①呢!來回得六天!他媽的!簡直是充軍!可是你有別的辦法么?繭子當不得飯吃,蠶前的債又逼緊來!”——①老通寶鄉間計算路程都以“九”計;“一九”就是九里。“十九”是九十里,“三十多九”就是三十多個“九里”。——作者原注。  阿四也同意了。他們去借了一條赤膊船,買了幾張蘆席,趕那幾天正是好晴,又帶了阿多。他們這賣繭子的“遠征軍”就此出發。  五天以后,他們果然回來了;但不是空船,船里還有一筐繭子沒有賣出。原來那三十多九水路遠的繭廠挑剔得非常苛刻:洋種繭一擔只值三十五元,土種繭一擔二十元,薄繭不要。老通寶他們的繭子雖然是上好的貨色,卻也被繭廠里挑剩了那么一筐,不肯收買。老通寶他們實賣得一百十一塊錢,除去路上盤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夠償還買青葉所借的債!老通寶路上氣得生病了,兩個兒子扶他到家。  打回來的八九十(www.lz13.cn)斤繭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絲了。她到六寶家借了絲車,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絲上鎮里去賣,沒有人要;上當鋪當鋪也不收。說了多少好話,總算把清明前當在那里的一石米換了出來。  就是這么著,因為春蠶熟,老通寶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債!老通寶家為的養了五張布子的蠶,又采了十多分的好繭子,就此白賠上十五擔葉的桑地和三十塊錢的債!一個月光景的忍饑熬夜還不算!  1932年11月1日。   茅盾作品_茅盾散文 茅盾:嚴霜下的夢 茅盾:報施分頁:123

ACC711CEV55CE


使用電子發票的同時,如何自行購買紙本發票?
台中推薦科技會計服務推薦 台中北區申請電子發票會計師事務所 申報方式會影響帳務服務費嗎?

arrow
arrow

    4jwwbv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